动态要闻
有爱无碍 让残疾人家庭出行无忧
深秋的傍晚,天气渐渐转凉。在富民县砂锅村,双下肢残疾的杨志能在厨房新安装的低位灶台上炖了一锅鸡汤。“等我媳妇忙完回家就能喝上一口热汤了。”他坐在轮椅上,双手握着轮椅的轮子,熟练地来到门口。家门口,是几年前开的加水站和小卖部。
今年52岁的杨志能,20多年前因意外摔伤,导致双下肢残疾。几年前,家门口路面还很崎岖、坡度大,又紧挨着公路,坐在轮椅上的他进出家门都困难。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实施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,让杨志能成为受益者。低位的厨房灶台、设施齐全的卫生间、垫高的院子路面和有缓冲的坡道……“家里改造后,生活确实方便了不少。”杨志能对自家的无障碍改造赞不绝口。如今,他已经能推着轮椅自行出入,照顾加水站和小卖部的生意。
这只是市残联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。
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市残联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针对残疾人特殊群体在工作、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,从小处着手、细处着眼,有针对性地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围绕残疾人居家生活“无障碍”这个中心,兼顾“个性化”和“人性化”需求,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,持续帮助残疾人打造家庭无障碍环境,提高生活质量。
今年以来,市残联制定实施《2021年昆明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》,投入693万元为全市1100户符合改造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。通过走访残疾人家庭,制定“一户一方案、一户一改造”计划,实行个性化、人性化改造。无障碍坡道、卫生间扶手、闪光门铃、求助呼叫按钮、太阳能沐浴设备……这些家庭无障碍建设中的“小改造”,着实解决了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“大问题”。很多像杨志能一样的残疾人日常生活中做饭难、如厕难、洗澡难、出门难等问题迎刃而解。
与此同时,市残联在各县(市)区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未持证残疾人摸底排查工作,为全市31787名残疾人提供了精准康复服务,为全市6944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。在“阳光家园计划”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中,为2000多名家庭困难的智力、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,提供集中托养、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,真真正正地为残障人士做实事、办好事。
为民服务无止境,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如何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中是一项民生工程,更是小康社会幸福生活的生动体现。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,用更贴心、更实用的方式,把残疾人群体的烦心事、揪心事作为必须办的实事,让残疾人群体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