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人物风采
为他们的精彩人生喝彩
在我们身边,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,他们的生命蓝天遭遇了阴霾,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残缺的世界。但是,更多的苦难坎坷并没有让他们屈服,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张顺东夫妇、2019年伦敦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4x5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——昆明人鲁韦元、优秀青年创业者徐义坤、残疾人企业家陈道会……他们发扬自强自立、永不放弃的精神,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。在他们身上,展现了百折不挠、迎接挑战、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,为包括残疾人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,向社会传递着一种感召人、激励人的正能量。
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——东川“手足夫妻”张顺东夫妇
张顺东夫妇
“手足夫妻”拼出幸福生活
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“点名”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、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名单的“手足夫妻”张顺东夫妇,用自己的坚毅、乐观、拼搏“走”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精彩人生路。
47岁的张顺东和52岁的李国秀夫妻俩是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,均是肢体一级残疾。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,只剩下一只左手,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,只有一双脚。在普通人眼里,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是无法生活的,可是,夫妻俩偏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,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,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,田地里种满了蔬菜;女儿也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,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技能培训,一家人靠勤劳的双手奔向小康。
“其实,刚结婚时的日子过得特别艰苦,我们想死的心都曾有过,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!”张顺东说,但是,随着孩子的出生,夫妻俩看到了希望。“当我用双脚抱起刚出生的女儿时,就下定决心要把日子过好,把女儿养好,决不能让孩子吃我们这样的苦,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。”李国秀说。于是,带着对儿女的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,夫妻俩边养殖边种地。
在面对生活中的波折时,夫妻俩互相鼓励,张顺东对妻子说:“我是你的手,你是我的脚,我们俩在一起没有跨不过去的坎。”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了过来。
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代表,张顺东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,还团结带领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自立自强、奋发向上。张顺东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党的政策这么好,我们残疾人一样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脱贫,过上好日子。”
现在,在残联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,张顺东成功安上了假肢。夫妻俩还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,希望将来能通过网络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。
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李国秀用双脚一针一针绣出了“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”“感恩党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“忆党史、颂党恩、跟党走”和“永远跟党走”4幅刺绣。“坚持和勤劳带我们走出了‘黑暗’,党的好政策更是带来了方向,我们一家现在很幸福。”张顺东说。
鲁韦元
追逐梦想不停歇
鲁韦元说,她一直以一个健全人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,热爱身边的一切。也可能是运动员争第一的心态使然,促成了她今日的成就。作为一名女性职业游泳运动员,鲁韦元先后荣获国际、国内残疾人运动会多枚奖牌,更是获得2019年伦敦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4×5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,用自己的拼搏与汗水,赢得了尊重,活出了精彩。
31岁的鲁韦元家在寻甸县河口镇小街村,肢体三级残疾。“逆境是教人长大的最好老师,不幸是育人成才的最好大学,命运越是不公正,越是不能沉沦,越是要向命运抗争。”鲁韦元说。
乍一看鲁韦元,你可能会认为她是一个正常人,这源于她1岁时患病打针导致左手麻痹。虽然小时候经常遭到小伙伴的嘲笑,但是家里人教导她要自强自立。这也让她从小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。
一个偶然机会,改变了鲁韦元的人生。那是2002年的一天,昆明市残联下乡选拔游泳运动员。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选中,可能是我说比较喜欢水吧!”鲁韦元打趣道。来到游泳队以后,她接触了很多残疾朋友,内心不再感到孤独。她的心中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,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人只有在绝境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。“当时觉得既然别人可以做的,那么我也可以!”鲁韦元说,与正常运动员相比,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难度更大。她的基础不好,技术规范开始也达不到要求,再加上身体残疾,在水中的平衡度很难把握,她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。
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鲁韦元每天训练超过5个小时。凭借超出常人的毅力,鲁韦元到游泳队训练2个月后,就代表云南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,并在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取得亚军。
“好事尽从难处得,少年无向易中取。”鲁韦元现在正在积极备战即将举行的全国第11届残疾人运动会。“现在学会了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平和、更淡定,只要每一次比赛尽力了就不会有遗憾。”鲁韦元说,相信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参赛,一定能取得好成绩!
禄劝残疾人致富带头人——徐义坤
徐义坤
灾难没有打败我让我更强大
油坊经营得有声有色。
2012年,22岁的徐义坤刚刚大学毕业,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意气风发,但是,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“当时感觉就是这辈子完了,高位截瘫的我被评定为肢体一级残疾,连最基本的生活都要靠家人照料。那时,所有的悲伤和压力走向我。”徐义坤说,年纪轻轻突然就瘫痪了,让父母心痛得摇头叹息,也让邻居投来怜悯的目光,时常安慰他。
“我以为自己会慢慢地接受这一切,逐渐告诉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。”徐义坤说,在车祸发生后的5年里,他一直在逃离,强迫自己接受这辈子只能做一个“无用”的人。在那段时间里,他遇到了自己的爱情,福建一名姑娘喜欢上了他。“我当时特别怂,不敢接受,怕耽误人家的幸福。”徐义坤说,因为当时的懦弱,失去了那个女孩,但也正是那个女孩的话点醒了自己。
“我都能接受你,为什么你却接受不了自己?”这是那名姑娘对徐义坤说的。“是她离开时的失望,让我觉得我要站起来。”他想通了,决定勇敢面对自己和人生。“瘫了虽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,但只要能动弹,就决不放弃,要坚强地活下去。”徐义坤回忆道。
于是,在家人的劝阻声和外人的质疑声中,徐义坤从父母手里接过了家中的炼油坊。
“从油菜选种到种植,都是我一个人坐着轮椅去干的。有一次下雨,田里路滑导致轮椅翻了,肋骨都摔断了两根。”徐义坤说,为了学到新技术,他一个人坐着轮椅飞往深圳去参观学习。“这一路走来,满是质疑,甚至是嘲笑,如果是以前的我,肯定接受不了,但是现在我只会一笑了之。”徐义坤说。
现在,徐义坤的巷子里菜籽油因味香价好,深受顾客喜爱,每月营业额能到20多万元。回首往事,徐义坤说,他32岁了,明白只有更坚强和勤劳,才能换来美好生活。
自强自立,敢于拼搏的残疾人创业者——陈道会
陈道会
老天没给我健康的身体
但我给了自己坚毅的心
1989年出生的陈道会,为先天二级肢体残疾。命运的不公并未阻止她前行的步伐,通过自我的不懈努力,不等不靠,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,最终在昆明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“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,初中毕业那年,我从昭通来到云南华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,原来没有想过会走出来,以为自己的腿会把自己困在家中一辈子。”陈道会说,她无比珍惜这次机会,比其他同学更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。梦想是美好的,怀揣着从亲戚家借来的几千元学费和生活费,她发誓要留下来,在昆明干一番事业。
“从中专到大专,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在周末和假期打工挣来的。”陈道会说,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放弃学习和工作,因为她知道这是打开命运大门的一把钥匙。
毕业后,陈道会赶上了网络购物的兴起。2012年,她在阿里巴巴上的网店开张。“刚开始的困难是始料未及的,不到一年亏了好多钱。”但是,她天生有股拼劲,越是身处逆境,越想跳出泥潭。“当时一直在想,别人能行,为什么我不行?”于是,陈道会一头扎进电商经营,通过不断学习,终于在第二年把业绩做了上来,扭亏为盈。
“我在去年还成立了云南响赞商贸有限公司,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——响赞。”说着,陈道会还拿出公司生产的菊花茶,指了指上面的响赞商标。
现在的陈道会和丈夫在五华区丰宁街道丰宁小区买了房子,还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。“家人的爱和市残联的帮助,给了我信心和动力,只要有梦想,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。”她说。